3月12日,保时捷公布了2024年财报,该财年保时捷全球新车交付量为310,718辆,同比下滑3%。尽管销量承压,但其核心市场表现强劲:欧洲、德国、北美及海外新兴市场四大区域的销量均创历史新高。畅销车型中,Cayenne以超10万辆的交付量稳居榜首,Macan(8.3万辆)与911(5.1万辆)紧随其后,印证了经典车型的持续吸引力。
财务层面,保时捷集团营业收入为400.8亿欧元,同比微降1%;销售利润达56.4亿欧元,销售回报率保持在14.1%的高位。汽车业务净现金流为37.4亿欧元,接近2023年的历史峰值,显示出企业强大的资金管理能力。此外,保时捷维持了与上年持平的股息派发计划,拟分配21亿欧元,普通股与优先股每股收益分别为3.94欧元和3.95欧元。
“在市场动荡中,我们仍实现了健康的利润率和充足的现金流,这为应对未来挑战提供了坚实基础。”保时捷首席财务官白禹翰(Jochen Breckner)表示。
当下,全球汽车行业正经历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保时捷虽未完全摆脱传统车企的转型阵痛,但其“三管齐下”的产品策略——纯电、内燃机与混合动力并行——正逐步显现成效。2024年,新能源车型占保时捷全球交付量的27%,其中纯电动与插电混动车型各占近一半。
然而,电动化进程的复杂性仍带来挑战。一方面,保时捷需平衡经典车型的传承与创新:911系列将推出更多内燃机衍生车型,包括一款旗舰车型和限量复刻版,以巩固其“品牌灵魂”的地位;另一方面,电动化布局加速推进,718车系计划于中期推出纯电版本,Macan未来将仅保留纯电车型,第四代Cayenne也将转型为纯电动SUV。此外,一款全新SUV(含内燃机与混动版本)将于20年代末问世,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
为应对成本压力,保时捷宣布2025年为“重新校准之年”,目标将成本结构优化至年产25万辆的水平,并通过组织架构调整提升效率。新任执行董事会成员白禹翰与柏墨辰(Matthias Becker)将分别负责财务、IT以及销售与市场部门,推动公司向更灵活、更具韧性的方向转型。
在中国市场,保时捷坚持“原大于量”战略,主动优化经销商网络并加速本地化研发,以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这一策略与其全球电动化目标紧密衔接——未来纯电车型将聚焦“快速行驶与快速充电”技术,保时捷还计划追加8亿欧元投资,用于电池技术、软件服务及产品研发。
与此同时,品牌独特性成为保时捷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其个性化定制服务(Exclusive Manufaktur及Sonderwunsch项目)已扩展至超1000种选项,单车个性化收益较2019年翻倍,2023年同比再增7%。通过提升定制化产能,保时捷进一步强化了高端用户的专属体验。
展望未来,保时捷设定了清晰的财务目标:中期销售回报率目标为15%-17%,长期仍锚定20%以上。2025财年,集团预计营收将维持在390亿至400亿欧元区间,销售回报率约为10%-12%。这一略显保守的预期反映了其对市场不确定性的审慎态度。
在品牌体验层面,保时捷计划于2024年6月开设多伦多第十家体验中心,新加坡第十一家中心也在建设中。这些举措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用户黏性,并为电动化时代积累口碑。
在全球经济波动与行业变革的双重压力下,保时捷交出了一份韧性十足的2024财年成绩单。尽管交付量与营收小幅下滑,但其盈利能力与现金流表现依然亮眼。与此同时,这家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正通过产品组合的多样化、成本结构的优化以及对中国市场的深耕,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
正如其管理层所言:“我们的目标不仅是适应变化,更要引领变革。”在“重新校准之年”的框架下,保时捷能否在电动化与盈利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将成为其能否延续传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