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汽车产经网> 正文

2025上海车展上汽大众媒体专访:概念车ID.ERA开启未来

Q1: 上海车展作为上汽大众的主场,上汽大众带来了最强参展阵容,请分享一下此次车展的亮点。

李俊(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大众品牌营销事业 执行总监):

上汽大众今年有得天独厚的“做东”优势,我们将在双场馆展出:

一是5.1号馆的联合展台(包括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大众安徽):三个主机厂同时发布了三款未来概念车。二是3号馆上汽集团馆中上汽大众的独立展台:25号是我们的大众品牌日,是有史以来展车最少的展台,更多展现品质相关内容,加入制造工艺及相关的零部件展示,展现上汽大众在工艺标准与质量方面优势。

同时,在本次车展上,上汽大众有两大亮点:

首先,全新概念车ID.ERA开启了大众集团的未来,也是上汽大众的未来:从ID.ERA开始,我们将给用户在新能源领域带来焕然一新的体验。

其次,在3号馆独立展台上,上汽大众着重展示出众的工艺质量:希望更多用户和媒体能够认识到,车辆在开发定义到制造过程中有很多的严苛标准和要求,以及上汽大众实现质量上乘、产品可靠的过程,让用户感受到上汽大众的DNA(质量)。

Fabio:

4月22日大众汽车集团媒体之夜上,集中展现了“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成果。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中国是全球汽车产业技术转型的引领者。大众汽车集团正有力参与并推动这一进程。“

Q2:在中国车市特别卷的前提下,许多合资企业“苦苦挣扎”在牌桌上,但上汽大众一直可以不断地适应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我们的市场表现如何?

李俊:

去年全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上汽大众在合资品牌中保持了销量冠军的地位,中国汽车市场依旧很卷,所以我们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大的努力。

虽然燃油车赛道的整体份额有波动,但是上汽大众的销量依旧保持上升趋势。2025年第一季度,我们的市场份额比去年的平均水平更高。3月份,我们的燃油车市场份额达到了8.5%以上,去年是8%,前年是7.1%、7.2%的水平。整体来说,25万左右的一季度销量,符合全年预期。

上汽大众正在紧锣密鼓的布局未来的产品和赛道,同时不会放弃眼前,不会苟且,继续把燃油车赛道的优势发挥极致,卷品质、卷服务,把更多的优惠、服务品质、内容带给消费者。同时,我们一直在做发明者,从首创“一口价”政策开始,我们又陆续推出了动力总成终身质保等政策,很多友商也都紧跟其后。

在3月初全新的途昂Pro上市会上,上汽大众第一个“卷”出整车终身质保,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到整车终身质保的行列当中来。我们是先锋,是开创者,也成为了引领者,带领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进来,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

Q3:上汽大众于去年提出合资2.0战略,请介绍其当前进展情况、预期目标及实施阶段。

Fabio:

去年上汽大众迎来40周年,累计收获了超2800万用户的信赖,基于行业发展与用户需求的升级,我们提出了合资2.0的战略。与此同时,上汽集团与大众集团已签署延至2040年的新合资协议,强强联手、美美与共,为中国消费者打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深化“在中国,为中国”,同时也为“在中国,为世界”做好准备。通过融合中国资源与德国品质,我们全面升级产品序列,包括燃油车及电动车、插电混动、增程式电动车等多元化产品,充分彰显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

李俊:

从产品交付层面看,今天展示的ID.ERA概念车正是合资2.0战略的一款旗舰级产品,全尺寸SUV,计划于明年上半年上市,标志着新篇章的开启。

从合作模式方面看,上汽大众其实从前年起已全面切入2.0时代。传统燃油车的赛道中,依托德国领先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技术,我们只要把产品、技术拿过来,应用于中国市场。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全球最活跃、最智能、最先进的汽车市场,仅限于传统动力系统的技术优势已不足以满足需求,还需要加入更多关于智能座舱和人机交互的创新,以及适应中国路况的辅助驾驶功能等。无法继续沿用曾经的合作模式,现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需要在中国整合。所以我们的合作也进入合资2.0阶段,以前是拷贝过来,现在是哪好用哪,中国市场有优势的亮点,会完全融合进德系造车工艺。

面向新能源赛道,自主品牌在电车、电驱、电机包括智能化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而德国车在发动机上依然有优势。我们既汲取德系车在传统动力系统的经验,又融合中国在电驱动、智能化方面的优势,力求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未来五年,我们有信心在各大细分赛道里面成为引领者,为市场带来令人期待的产品阵容。

Q4:Pro家族作为上汽大众燃油车的智能化担当,最近有哪些动作?

李俊:

Pro家族在油车智能化领域表现领先,但我们并不满足于现状。上汽大众一直倡导“油电同权”的理念,我们深知,许多热爱内燃机的消费者对辅助驾驶功能也有着很大的需求。

在未来的产品规划中,我们会把最新的辅助驾驶技术应用到燃油车产品,一方面我们会持续优化和发挥传统优势,保持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注入新技术、开拓新赛道,使其更具竞争力。

对于Pro家族来说,Tiguan L Pro,帕萨特Pro和Teramont Pro这三款车已经在燃油车市场里具有很强的智能化优势,而且我们的智能化是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对驾驶员的辅助驾驶功能。未来我们还会让它有更加优秀的辅助驾驶功能。

同时,目前Pro家族的智能座舱已经完美融合了大语言模型,例如DeepSeek和文心一言等都已嵌入其中,可以非常便捷地通过语音交互功能来控制车辆。我们在智能化领域下足功夫,未来,最新的电子电气架构——CEA架构也将应用于燃油车。

Q5:Fabio先生,您之前直播时提到,大众产品“在网上没赢过,但实战没输过”。能否聊一下上汽大众的“质量观”?

过去德系品质靠3-5年的严密开发验证测试周期来保证,但如今在中国市场,周期已缩短至12-15个月。这使得我们既要保留传统机械验证,又要兼顾智能化迭代,时间缩短但任务叠加,如何继续保证品质?

Fabio:

质量是上汽大众的生命线,始终被放在首位。质量不应只是偶尔被“看见”,而应时刻牢记在心,在质量方面的投入,也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确保我们的产品品质领先于市场。安全无小事,我们关注安全的每一个细节。

比如,我们对车身结构进行抗腐蚀测试,确保金属部件在整个车辆使用寿命内的高质量和安全性。我们对发动机进行大规模测试,涵盖数十万公里的行驶里程和各种气候条件,以确保发动机在整个车辆生命周期内始终保持最佳性能。对于新能源车,尤其是电池安全,我们更是格外重视(每一个电池包的出厂,都需通过338项企业标准的严苛测试,远超国家标准要求的50余项)。

我们的产品研发部门也是通过了很多测试,关注到了很多细节来保障我们的质量。

安全对我们而言,不是额外增加的项目,而是基本生命线。上汽大众的产品研发部门通过全面测试和对细节的严苛要求,来保障质量。尽管研发和上市时间都在缩短,但我们绝不会在质量上妥协。质量已深深融入上汽大众的DNA,也是客户选择我们的关键因素。客户只要看到上汽大众logo的车,就能对质量放心。

Q6:ID.3 GTX套件款什么时候亮相?Fabio先生一直都以“听劝”著称,也经常直播,但中国市场比较特别,声音很杂、有真有假,您如何辨别信息的有效性?即使有些信息是真的,也未必适用于上汽大众,您如何听取这些声音,并落实到工作里?

Fabio:

首先,ID.3 GTX套件款24日会在上汽大众3号馆的展台上展出。ID.系列是我们过去两年非常成功的纯电产品系列,在中国的表现非常出色。其中,ID.3是全系产品中设计最独特的一款,尤其符合中国市场用户的喜好。我们为这款车引入GTX套件,也是为了延续GT精神,就像高尔夫GTI、Polo GTI一样,传承了大众品牌基因中运动、动感的精神。

上汽大众引入ID.3 GTX套件款,不仅能深化我们跟客户的连接,也是一种“双向奔赴”,让ID.家族持续体现出更好玩的特性,能让我们的用户尽情去探索电动改装新玩法、去彰显个性。这款ID.3 GTX套件款也可以说是整个上海车展最“红”的一台车,有原版红色车漆、飞翼格栅、发光logo等元素,激发动感,传承GT精神。

我们还会在上汽大众展台上打造一个GT文化的展区,有11款传奇经典车衣开放给观众进行投票。未来我们希望听到更多用户的声音,使我们的产品更符合真实的需求。同时,我们每年都会举办ID.Festival,今年可能会融入ID.3 GTX官方套件的元素。

其次,直播是为了和客户、粉丝交流,上汽大众非常欢迎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中国,社交媒体非常神奇,可以让我们和用户近距离交流。我理解在网络上和各种渠道上有不同的声音。有些用户会指出,我们的工作并不是完美的,这些声音就是帮助我们改进的建议。我们非常希望在未来能听到更多的用户反馈,接收不同来源、不同方面的声音,也会尽可能地给大家回应。

Q7:上汽大众在增程方面有哪些技术储备?如何确保这套技术,在ID.ERA量产车明年上市时,能够在中国市场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李俊:

EREV相当于纯电车配一个发动机,帮电池充电,增加续航。我们为ID.ERA搭配了被誉为上汽大众机皇“双子星”之一的EA211发动机,技术含量很高。前段时间,途昂 Pro上市,大家对其搭载的第五代EA888发动机已经耳熟能详,它的动力和效率非常强,是一个全工况燃烧率非常棒的发动机。而EA211发动机更注重效率,更经济,效能非常高。1.5T的排量,搭配在增程的动力系统当中,它的表现是很优秀,是有冗余的。

增程车本质上还是电力驱动的车辆,我们在底盘技术、包括调校上都投入了比较大的心血。ID.ERA量产车明年上市,目前不方便“剧透”太多,但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各位能够想到的豪华品牌的底盘配置,包括后轮转向技术这些,我们都有。ID.ERA这款车融合了德系造车底蕴和未来科技,对质量的标准要求很严苛。刚刚有媒体老师提到,研发时间缩短了,会不会影响质量?过去很多车型的研发周期是48个月,有很多串联的部分,但是现在我们把这些研发流程全部掰开、揉碎,重新排序,能够一起搞的那就一起搞。

不过所有的测试,台架试验、车辆实测,包括在漠河、新疆测试的这些环节,上汽大众都不允许跳过。因为只有真正的实验数据,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校产品,上汽大众绝对不会让消费者帮我们做这些测试。我们有很强的自信心,在德系工艺领先的前提下,再配合现在的电驱系统,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人机交互系统,我们的技能储备是充足的。25日,大家可以在展台上看到我们与10余家行业领先的科技圈合作伙伴,进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我们能将行业内最先进的技术融合进来。

至于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冰箱、沙发、彩电,ID.ERA上都有。因为对上汽大众来说,这些不是技术难题,真正的技术难题是,如何调校一个全尺寸SUV,让它的驾驶表现能够优秀。在装了电池、车重比较重的前提下,如何让操控、安全和底盘调校达到最优状态,这才是真正考验我们的难题。ID.ERA的团队在内部研发的过程中,已经非常完美地融合了这些因素,使得这款车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同级别的产品市面上也有,我们是“瞄准”它们打造的,希望我们的产品比别人更有优势,因为ID.ERA是有德系品质、安全和操控DNA在里面的。

Q8: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这半年来国内增程市场震荡非常明显,而ID.ERA还有一段时间才能上市,如何看待增程这块的发展趋势,我们有怎样的预期?

李俊:

对于的发展,我们把中国汽车市场划分成三块,纯油、纯电、混动(其中,混动包括增程和插混),如果各占1/3的话,我们希望每一块市场都有像燃油车这样的表现。

目前来说,上汽大众在燃油车的市场表现有很不错的成绩,纯电、混动的赛道相对弱一点。但随着合资2.0开启以后,未来十几款产品将覆盖到纯电、插混市场,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各个赛道头部,引领整个中国汽车市场。

当然,我们会不忘初心,秉持着对车型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研发每一款产品,认真对待每一个消费者的诉求。Fabio在直播过程中,虽然是以个人的身份回复消费者的需要,能否加这个,能否要这个,但是上汽大众会经过思考,用大量的调研数据,洞察更多的消费者的需求,做出改变和提升来满足他们。

Q9:李总刚才提及后天将与包括Momenta在内的合作伙伴会面。这些方案会直接采用,还是说会有自己的或者其他供应商。

李俊:

现阶段,我们和Momenta是有深度合作的,但我们一直保持开放的态度。辅助驾驶赛道是一个比较新的赛道,头部的供应商比较集中。我们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致力于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过程中,与合作伙伴共同投入研发,实现互利共赢,共同进步,通过强强联合,实现最佳表现,产生积极的正向作用,形成真正的“双向奔赴”。

目前,未来汽车仍处于定义阶段,各家供应商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有各自的强项。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可能就像电脑一样,外观趋于一致,但内部芯片和算法将成为关键的差异化因素。因此,我们始终保持一定的开放性,以便在未来保持充分的竞争力。如果过早地锁定赛道方向,一旦需要调整,又会浪费大量时间。

Fabio:

美美与共,这也是我们公司的核心所在。我们的目标是始终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并且在质量上绝不妥协,我们将会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提升产品竞争力。

Q10:在25日上汽大众的展台上,展车数量将调整为4台,重点聚焦于品质内容的展示。结合国家近期对车企的相关要求,上汽大众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有目共睹。这是否意味着大众已经察觉到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开始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本身,而非那些华而不实的噱头呢?

李俊:

在相关指导意见出台之前,我们就已经把本届车展定义为展示品质的平台。

上汽大众有深厚的造车底蕴、领先的制造工艺和严苛的标准。仅测试就有无数项,时长和范围都很长。比如,有些品牌测试温度环境是-20℃到50℃,能模拟中国99%的天气就觉得够了,但我们一定要做到-40℃、还要去新疆吐鲁番测试高温下塑料密封是否会有问题,从脚垫到零部件都如此严格。但这些内部工艺,外界一直不知道,我们也没想过要宣传。

既然大家都不知道,那我们不能再“脸皮薄”,现在得“厚着脸皮”把看家本领拿出来展示一下,秀秀“肌肉”,这些本就是车企应尽的质量责任。我们陶总和傅总一直强调,安全不是豪华,而是底线。从我进公司第一天就被告知,质量是上汽大众的生命,当时我们的工厂墙上就刻着这句话,每个员工都深受这种教育。质保部门在公司的话语权很大,只要他们不放心,就一定优先保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

一方面,国家越来越关注安全事件并加以引导;另一方面,这正好是上汽大众的强项,我们决定在车展上展示并多交流。4月25日,张朝阳会来我们展台,他本来是物理老师,陶总也是理工男,物理很厉害。后天张朝阳和陶总会一起上一堂“物理课”,讲解上汽大众技术品质背后的原理,本质上还是我们对质量严苛把控的体现。

多年来,上汽大众默默投入大量人力、精力、财力,40年来一直如此,现在是时候拿出来展示一下了。

Q11:2025年被上汽大众定位为服务年,请介绍贵公司在服务品质升级方面的最新举措及成果。

李俊:

2025年作为上汽大众的服务年与品质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26年底前,我们有10款新车陆续投放市场,其中有7款新能源产品。新能源的赛道大家都很卷,服务与品质已成为核心差异化因素。我们也经常考察新势力品牌及自主品牌展厅,比较欣慰的是,国内品牌在产品亮点与客户沟通方面的出色表现。我们也深知在传统燃油车的赛道上,客户的体验同样非常重要。

我们的服务升级战略,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首先,对整个经销商考核体系进行重大调整,将50%权重转向服务品质评估。我们更加关注客户全流程体验,从留资开始到进店接待、试驾体验及产品特性传递,确保客户在优质服务中愉悦买单。

其次,数字化服务工具全面升级。我们为销售顾问配备智能工牌,结合大语言模型技术实时分析消费者需求,自动整理客户信息、购车预算及使用场景,并智能安排后续跟进,显著提升服务效率。

第三,借鉴医疗服务模式,实现售后服务透明化。客户进站维修后,系统自动生成检测报告及消费明细,并将更换零部件等信息推送至手机端,确保客户明明白白消费。

未来,我们还将借助AI技术实现"一客一群"个性化服务模式。针对大众品牌庞大的客户基盘,我们采用AI处理约60%的基础性问题,而将人力资源集中于处理个性化需求。同时,厂家将直面客户,与经销商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支持。利用经销商的地域优势与厂家的技术储备,我们将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服务上面,客户的需求是什么,我们就满足客户需求,这也是未来最重要的改变。从卷价格到卷品质、卷服务,也正是中国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价值所在。

Q12:推出途昂 Pro重度改装版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上汽大众近年在营销上有很多新玩法,未来在营销受到监管的情况下,上汽大众会如何做?有什么样的打法?

李俊:

最初的途昂 Pro产品定义为“全境SUV”,概念是能够走南闯北,途昂 Pro改装版则新增很多越野功能在B级车领域,不管是SUV还是MPV都在逐渐被混动和增程所替代,市面上依旧缺少一款动力澎湃、输出稳定、安全可靠的燃油车,因此上汽大众才会推出途昂 Pro,给内燃机爱好者更好的选择。

途昂 Pro上市后订单情况很好,拉动途昂家族上市第一天订单超200,15档自适应调节底盘的选装,在上市一周内就被拉爆,很多用户希望能够拥有更好的底盘调教,因此选择了这个套件,而这款套件供应商恰巧在欧洲,为此,上汽大众内部紧急开会,将这款套件空运回国,从而也有了话题:您的途昂 Pro已起飞。而关于途昂 Pro重度改装款的推出,主要是我们希望能满足更多车主的个性化爱好,因此配备了全地形轮胎、越野灯,加厚了车门钢板,同时自带牵引功能,上面装备了很多原厂附件,让用户能够在中国穿山越岭,天南地北地去闯去浪去露营。途昂 Pro重度改装版将于4月25日在展台上开启众筹,希望用户来选购,届时会有一个有意思且不贵的价格。如果有很多用户喜欢,我们会基于这套开发模具,做更多个性化的东西。

关于营销举措,上汽大众从来不会过度宣传,甚至会反向虚标,产品数据更保守,实际体验基本都比工信部数据好。比如途昂 Pro反向虚标,2吨多的途昂 Pro,官方百公里加速数据7.6秒,但陶总自己跑下来是6.8秒。ID.系列的保护机制、冗余设计,开到公里数为0时,原则上还能最少再开30公里。

未来,我们的营销打法将更多从消费者视角思考问题,相同的价格下,把更多的亮点带给消费者:比如帕萨特 Pro在智能化优势上,还推出了“升舱包”。每一条产品线的核心配置下移,让广大消费者能够更多地获取上一条线的装备。未来上汽大众的宣传方向,一方面会从产品本身出发,另一方面将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做更多贴合用户需求的宣传:

营销传播过程中,市场部同事非常用心,经常发掘车主大事件。上汽大众真的在沉下心,认真倾听和发现消费者诉求,并设身处地的为消费者考虑,给予用户充足的情绪价值,踏踏实实的将我们该说的、该做的东西说出来:河南郑州的一辆ID.3被旁车引燃烧毁,但电池完好无损,依旧能够充放电,保险公司拒赔,上汽大众先行为用户提供新车;沈海高速上,一辆途岳新锐被撞翻,翻滚了三圈并被拖行150米,车上一家三口安然无恙,车主进行了复购。

沉下心来,认真地听消费者,认真地发现消费者。虽然这个世界很嘈杂,有时候会有不一样声音,我们自己静下心来,真正设身处地为消费者想一想他要什么,情绪价值是什么,需要我们给他怎样的情绪价值,可能我们的营销思路就做对了,我们就踏踏实实把自己该说的东西,该做的东西说出来,告诉大家,让更多的人能够津津乐道,为我们竖大拇指,我们就信心十足了。

Q13:十几二十年前,“在中国,为中国”很容易联想让人到“中国特供车”这个词,意味着减配。但现在,像帕萨特 Pro这样的燃油车,智能化水平已经很强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用户的需求始终和国外或西方用户不太一样,甚至有越来越不一样的趋势。目前上汽大众又提出“在中国,为世界”,该如何理解、如何推进呢?

李俊:

20年前,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还处于较低水平,而世界消费者的需求则更高。但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增长速度远超其他国家,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

去年年底,我有个在德国工作的同学,在帕萨特Pro上市时问我价格,我告诉他后,他发现同样配置的车在中国价格只有欧洲的60%-70%,而且中国版的配置还更高。这说明中国汽车行业和消费者需求的进步速度都非常快。因此,在中国市场,我们必须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我们在中国的大众车型智能化水平已经高于欧洲的原型车。

第二,为什么说“在中国,为中国”现在变成了“在中国,为世界”?大众的制造工艺标准一直非常严苛。在中国,我们有更优质的供应商,让车辆更智能,提供更好的辅助驾驶体验。这种强强联合,打造出最先进的产品。我们打造的车不仅符合中国市场的要求,也符合大众全球体系的要求。未来,上汽大众所有新产品,都将按照世界级标准来定义,这些车不仅能在中国市场销售,也能在全球有需求的地方输出。这就是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为世界”的转变,从单纯引进技术到本土化发展,再到产品优于国外,实现反向输出。

Fabio:

在任何产业中,竞争都能促进产业升级和成长,无论是产品还是制造工艺。尤其是中国车市,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在这里取得的进步也更大。中国市场,有领先的电气化技术,和辅助驾驶技术。我们很幸运,能处于竞争的中心。在中国,我们能学到很多东西。我们已经把48个月的研发周期缩短到24个月,甚至更短。这是我们的成绩,也是从激烈市场竞争中学到的。40年前,我们是从德国引进技术到中国,学习全世界的技术。但现在,中国已经开始反向输出,成为全世界的老师。 本届车展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外国面孔,不仅来中国学习如何更好地在中国市场发展,也希望从中国学到更多东西,带回他们自己的国家。

Q14:2025年下半年,上汽大众有哪些新车规划?能否提前透露一下这些新车的主要信息?

李俊:

首先,ID.3 GTX套件款预计在6月份上市。以前ID.3是Q萌外形,现在的ID.3 GTX套件款,前脸更帅气,运动范儿足。我们发现ID.家族的车主偏年轻,爱互动,所以今年还会举行一场改装大赛,投票选出最佳改装车型,进行推广。

下半年我们还有两辆轿车将上市:

第一是朗逸 Pro,这款车被誉为小帕萨特 Pro,现在工信部的照片已经露出。这款车车身已经加长到接近4.8米(4720mm),还应消费者的需求,配备了独立悬挂。

下半年将推出新凌渡 L,计划搭载EA888发动机,让消费者体验到驾驶激情。因为它本身是一辆宽体轿跑,是许多有个性的年轻人喜欢的车型,所以今年新凌渡L也将继续成为CTCC的比赛车辆。

同时,Pro家族也将进行智能化升级迭代,在严格把控质量的同时,新增一些功能确保产品升级安全。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