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汽车产经网> 正文

以用心铸电池以技术谋未来 欣旺达动力/东昱欣晟沟通会纪实

易车原创 2025年9月18日,欣旺达动力与东风集团合资成立的湖北东昱欣晟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宜昌举行了超充电池项目开工暨第2000万只电芯下线仪式,标志着双方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深度合作迈向产能与技术的新高峰。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青,欣旺达集团创始人王明旺等领导莅临现场,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仪式上,东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黄勇表示:“第2000万支电芯下线,是双方战略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东昱欣晟不仅实现了产能的高效释放,更体现出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巨大价值。我们将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技术革新与产业化应用。”

欣旺达集团创始人王明旺强调:“欣旺达动⼒始终坚持‘⽤⼼做好每⼀块电池’,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以智能制造赋能产业升级。未来,我们将继续加⼤研发投⼊,深化与东风在技术、产品、供应链等领域的深度协同,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质量发展。”

发布会结束后,关于2000万只电芯下线仪式和超充电池项目开工举行了媒体沟通会。受访嘉宾包括,欣旺达相关高管王华文、田东成、徐中领、杨婧,就品牌内核、企业活力、工厂运营、技术布局及市场应对等深入交流,以下是沟通会实录。

品牌内核:用心做好每一块电池的基因密码

葛帮宁提问欣旺达slogan“用心做好每一块电池”的提炼背景与实践路径,引发多位高管共鸣。

杨婧表示,该slogan并非刻意创作,而是源于企业近三十年发展的实践沉淀。“它早已渗透在日常运营中,提炼后意外发现创始人王明旺总在义乌基地办公室早已使用这句话,是企业基因中的精神共识。”

王华文进一步解读其深层内涵:“这代表欣旺达的存在价值 —— 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要精准洞察用户痛点,需带着温度与客户共鸣,再将需求层层分解至研发、制造乃至行政、保安等每一个岗位。全球每年10多亿块手机电池中,3.5-4亿块由欣旺达制造,这种规模化下的零差错,正是用心的具象化。”

田东成以亲身经历佐证:“2022 年底入职培训时,老板就说3C电池一年3亿个无起火爆炸事故,这便是用心的结果。规则体系是基础,但用心是自我驱动的文化引导,要实现心到、眼到、手到的百分百标准。”王华文补充,2016 年王明旺总便将 “上亿颗电池零问题” 定为核心竞争力,“用心已上升为规则、价值观与统一的行为准则”。

企业活力:年轻化背后的组织与用户思维变革

韩永昌关注到欣旺达对外形象愈发年轻有活力,询问内部变化根源。
王华文从三大维度回应:其一,年龄结构天然年轻,员工平均年龄30岁,基地布局坚持 “两公里内有学校”,便利员工家庭兼顾,形成活跃团体;其二,团队构成多元化,从华南为主扩展至全国,吸纳车企、互联网、芯片行业人才,实现知识架构融合;其三,用户思维升级,针对90后、00后消费者,从“被动实现数据”转向“主动走到前端互动”,甚至与客户联合共创产品定义。“现在我们会去 4S 店调研快充需求,将市场声音转化为内部行动,这种变化是行业头部企业的共同趋势。”
工厂运营:效率优先的盈利逻辑与产能突破

韩永昌追问宜昌工厂单 GWh 投入与盈利情况,田东成提出 “效率优先于固定成本” 的核心逻辑:“固定成本折旧摊销 10 年可忽略不计;但运行成本与产出效率直接决定竞争力。我们宁愿花费一次性购置成本,也要确保稳定性和效率,目前 OEE 达 83%,规划节拍 24PPM 实际达成 28PPM。”工厂经营的长期目标是实现经营能力向行业领先水平看齐。
产能跨越:政策与合作的双重驱动

刘路关注东昱欣晟从 2023 年首块电芯到 2025 年 2000 万支的产能飞跃,田东成坦言关键在于三方助力:“一是湖北、宜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二是股东协同优势,东风新能源转型需求增长,欣旺达全力投入,实现‘乘风而上’;三是团队执行力,快速响应客户节奏。”

技术布局:超充与固态电池的路线选择

针对新开工的超充电池项目,田东成介绍:项目将于 2026 年上半年投产。“欣旺达从 HEV 领域积累了成熟的快充技术,60C快充产品已大量装车,对离子快速迁移的控制能力深厚。相较于行业多数‘停留在概念’的超充产品,我们的优势在于经过市场验证的质量与安全控制。”

固态电池:聚合物路线的务实选择

闫志刚询问固态电池技术路线考量,徐中领明确 “聚合物复合路线优先”的策略:“硫化物离子电导率优异,潜力大,是未来固态电池的主要方向之一。但硫化物存在高压加工难、环境敏感、成本高等挑战,是其产业化落地的障碍。反观聚合物,仅需攻克离子电导率问题,且 80% 产线设备和工艺可与液态电池共用,落地确定性更高。” 目前欣旺达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膜电导率达 2.5 mS/cm,厚度仅 15 微米,满足应用需求;半固态电池已实现 320Wh/kg 量产,360Wh/kg 版本完成设计冻结并与头部车企合作验证;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计划今年投入使用。

市场应对:口碑维护与全球化助力

针对 “30 万级车型是否该用欣旺达电池” 的市场声音,王华文强调 “还原本质”:“电池适配性取决于是否解决用户痛点,我们与东风合作的 N7 车型(独家供应电池)连续三月居合资纯电榜首,正是基于用户需求共创的成功,其 300 宽尺寸符合行业趋势,可拓展性强。”

针对用户 “不敢用超充” 的顾虑,徐中领解释:“超充需技术闭环保障 —— 材料、电芯、PACK 针对性设计(如过流设计、热管理设计等),精准识别充电边界,通过 BMS 动态调控;全生命周期中,随电芯老化调整策略,避免负极析锂、温升过高、过充等问题。在设计的产品能力范围内,超充对寿命影响完全可控,做到综合性能最优,完全满足质保寿命要求。”

王华文透露,欣旺达作为首批布局电池护照的企业,已组建 ESG 团队专项负责。“出海核心是合规,我们为车企提供电池护照、碳足迹管理及海外售后服务,将成熟标准输出给客户,助力其合规出海,同时突破国际壁垒。目前 HEV 产品海外出货量已达百万级。”

合作与未来:平台化模式与工厂定位

被问及与东风的合作能否复制,王华文表示需 “因客户而异”:“东风品牌向上,我们与东风深入合作,基于战略跃迁的思路,建立了电池的平台化和标准化,合并需求、找到产品最大公约数,做归一化管理。与其他客户合作也将坚持‘用户思维 + 平台化 + 新质技术’的逻辑,快速落地超充、固态等前沿技术。”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