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汽车产经网> 正文

华境S为钥:宝骏携华为筑牢“智能安全”护城河,加速转型出海

当激光雷达智驾系统成为主流 SUV 的标配,当半固态电池技术从实验室快速量产装车,中国汽车产业的智能化普及迎来关键转折点。尤其是半固态电池,可能会成为新能源彻底超越燃油车的一个重要节点。

2025 9 6 日,宝骏与华为在柳州签署 "三智" 深化合作协议,以全新旗舰车型华境 S 为钥匙,共同开启了主流市场智能安全技术平权的新起点。全新发布的华境 S ,在车身安全、半固态电池、智能驾驶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进步。

这款融合双方核心优势的战略车型,不仅构建起 "智能 + 安全" 的双重护城河,更成为宝骏加速新能源转型与全球化布局的战略支点。

一、智能革命:从技术嫁接到生态融合

宝骏与华为的智能协同,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构建了 "底层架构 - 功能体验 - 制造体系" 的全链条融合生态。华境 S 全系标配的华为乾昆智驾 ADS 4 系统,采用创新的 WEWA 架构,通过云端世界引擎与车端行为模型的协同,实现了端到端的时延降低 50%,通行效率提升 20%,重刹率降低 30% 的显著优化效果。这套原本只用于高端车型的智能驾驶方案,通过与宝骏灵眸辅助驾驶系统的深度融合,首次将高速 NCA、城区 LCC + 等功能向主流市场普及,彻底打破了智能配置与价格的正相关的行业惯例。

智能座舱领域的突破同样令人瞩目。鸿蒙座舱 HarmonySpace 5 与宝骏灵语座舱的协同创新,基于 3000 万用户交互数据打磨出近百个优化细节。15.6 英寸中控屏搭载的灵语 AI 中枢大模型,实现 99.2% 的语音识别准确率和0.4 以内的响应时延,配合华为舱内激光视觉 Limera 系统,即使在 100km/h 高速夜间行驶时,也能精准识别 30 厘米高的障碍物并实现舒适刹停。这种 "豪华技术大众化" 的落地能力,正是双方生态融合的最佳印证。

智能制造体系的升级为技术落地提供坚实保障。宝骏依托智能岛制造体系 (I²MS),集成华为大数据与 AI 技术后,实现了单台汽车制造成本下降 31%,底盘一致性达 98%,错装率低至零的行业标杆水平。这种柔性化生产能力可兼容从 A0 级小车到大六座 SUV 20 余种车型,为华境 S 的高品质量产提供了关键支撑,也成为宝骏新能源转型的重要底气。

这就意味着,华境 S 开始引领新能源智驾的质价比新趋势,让用户的钱花的更值当。

二、安全筑城:五大体系构建全维防护网

宝骏华境 S "五维安全" 理念重新定义国民车安全标准,构建起难以复制的技术护城河。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神炼半固态电池,通过材料体系重构实现电芯热稳定性提升 20℃,可适应零下30℃ 60℃的极端温度环境。其 70kWh 电池组仅含5% 液体电解质,远低于行业 10%-15% 的平均水平,在严苛的 10 针三向穿刺试验中实现 "不冒烟、不起火" 的五零安全表现,甚至通过 5.8 毫米大口径高能量子弹冲击测试仍保持稳定,彻底解决用户对电池安全的核心顾虑。

车身结构安全同样实现越级突破。华境 S 采用超越 C-NCAP 2024 版五星标准的设计,配合创新应用的 "以竹代塑" 竹纤维零部件,在提升环保性能的同时,通过材料力学优化进一步强化被动安全防护。全维防碰撞系统 CAS 4.0 的搭载更让主动安全能力跃上新台阶,前向 AEB 生效范围覆盖 4-150km/h,侧向防碰撞 LOCP 30-130km/h 时速内有效,分布式毫米波雷达确保雨雾等恶劣天气下的感知可靠性。

独特的 "全时安全" 服务体系构成防护闭环。依托全国 2800 7×24 小时服务网点,华境 S 实现遇险快速定位与及时响应,将传统的技术安全延伸至全生命周期服务。这种 "技术 + 服务" 的安全生态,使抽象的安全参数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日常体验,形成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力。102 项国家发明专利构筑的技术壁垒,让这套安全体系成为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安全性,对于汽车而言,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甚至,我们认为,安全性的优先级要大于汽车的其他功能点和卖点。长期以来,宝骏的用户群体覆盖面广,要适应的地形和路况自然也更多样,对安全性的强调,也更符合用户群体需求的最大公约数。

三、转型加速:从量变积累到质变突破

华境 S 的推出标志着宝骏新能源转型从量变积累进入质变突破阶段。依托神炼半固态电池技术的持续迭代,华境 S 实现180Wh/kg 的能量密度和 537 公里 CLTC 续航,-7℃低温环境下续驶里程保持率较传统磷酸铁锂电池提升 13.8%,完美平衡了安全性与实用性。更重要的是,该电池采用高电压锰基正极材料,体积能量密度达 500-800Wh/L,为未来续航超1000km 奠定技术基础。

智能化转型的步伐同样提速明显。华为乾昆车云 IVCS 系统与宝骏四大自研技术体系的融合,实现了智能驾驶算法、能量管理策略与中国路况数据的深度优化。华境 S 搭载的车位到车位 P2P 2.0 功能,支持高速公路收费站 ETC 通行,泊车代驾 VPD 2.0 实现地下停车场跨层通行,这些场景化创新功能已覆盖全国 50 万个停车场,显著提升了智能驾驶的实用价值。

制造体系的升级为转型提供保障。智能岛工厂通过 "数据 - 信息 - 价值" 的数字化赋能,实现生产运营的动态感知、辅助决策和智能预警。这种高效灵活的制造能力,使华境 S 在保持亲民定价的同时,还能配备 19 英寸米其林静音轮胎、前后排四座通风加热、FSD 可变阻尼减振器等越级配置,延续了宝骏 "高质价比" 的品牌基因。 

四、出海布局:借东盟东风扬技术风帆

广西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使华境 S 的技术突破具备了全球化溢出效应。2023 年中国品牌已占据东盟新能源汽车 67% 的市场份额,而 2024 年东南亚新能源市场规模已突破 50 万辆,预计 2025 年将超 100 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超 30%。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对高性价比、高安全性车型的旺盛需求,与华境 S 的产品定位高度契合。

针对东盟市场的精准技术适配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神炼半固态电池的宽温域特性完美适应东南亚热带气候,华为乾昆智驾系统的多场景适应性可应对当地复杂路况。在印尼市场,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已占据九成以上份额,宝骏可借助 RCEP 区域的贸易便利,将华境 S 的技术优势快速转化为市场优势,复制国内 "技术平权" 的成功范式。宝骏在东南亚市场已建立的本地化供应链体系,包括 65 家本地供应商和较高的本地零部件配套率,为华境 S 的出海提供了坚实支撑。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产业生态的输出。华境 S 所承载的智能安全技术体系,通过东盟市场的规模化应用,将推动中国智能汽车标准与技术生态的国际化认可。当搭载华为乾昆智驾的宝骏车型行驶在东南亚街头,不仅是产品出口,更是智能制造能力、供应链体系和服务标准的系统性输出,这将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华境 S 的推出印证了一个产业规律——当国民车企的制造积淀遇上科技巨头的智能赋能,就能碰撞出技术普惠的火花。宝骏与华为的合作构建的不仅是单一车型的竞争力,更是一套可复制的 "智能安全" 解决方案。在新能源转型与全球化布局的关键期,这条由技术创新筑成的护城河,正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 "规模优势" "技术引领" 跨越,为全球汽车智能化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中国方案。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