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汽车产经网> 正文

李铁:到2030年还有2亿人进城,汽车市场依旧潜力巨大

【2019易境思】3月21日,由易车公司主办的第七届易境思沙龙在浙江绍兴成功举办。此次沙龙的主题是:历春寒、逆生长,逾50位汽车界大咖共聚一堂,畅谈在“寒冬”中车市该如何前行。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发表了题为《城镇化进程和中国汽车市场的关系》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市场总体销量下滑的原因,主要跟中产阶级和中等收入群体潜力尚未释放有关。另外他表示,中国城镇化继续深化必会释放更多消费者需求,虽然车市现在面临存量的结构性调整,但未来市场发展潜力仍旧巨大。

以下为演讲实录:

汽车不是单一下滑市场

宏观经济形式的变化对行业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其他市场也不乐观。三驾马车包括投资、外贸、消费都明显放缓。投资在2010年到2018年下滑了18.6%,消费下滑的幅度也由24.5%下滑到5.9%。虽然中美贸易谈判还没有结束,但谈判结果出来,对外贸的影响也很快会体现出来。

全国GDP增速去年为正增长的中国只有6个,还是在西部地区。所以,市场不是单一的问题,而是全国经济环境的问题。

旅游消费市场也是如此,去年旅游人数变化非常大,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增速都在下滑。最典型的是春节的旅游人数,2019年相比2018年全国接待游客总数同比增速下滑了4.5%。春节的客流量以往都是百分之几的增长,现在几乎是零增长。

近几年我们研究消费趋势变化的时候曾经说国内的旅游是是消费升级的重点。我们可以把前几年归结为井喷式增长,但到2018年,井喷式增长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再看房地产的变化,这些年谈房地产色变比谈色变严重得多,比如说它有泡沫问题,地方债问题,金融问题影响,包括未来实体经济和房地产经济关系,还有限购限价影响等等。一系列政策限制的结果就是由原来两位数的增长到2017年下降到一位数,到2018年仍在严重地下滑。

工业制成品的销售变化也很大,无论是空调冰箱还是洗衣机,从2017年到2018年都是在下降,下降的幅度也特别大。所以不光是,几乎所有的家用产业都在下降。

所以我们现在看市场的变化,不能仅仅看市场自身。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时候,会发现2018年是全面下滑,这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直接的关系。

车市下滑最大原因:收入增长放缓

最近一些经济学家指出,经济下滑涉及到中产阶级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存量变化问题,是不是这个群体的收入水平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我们看图表分析,高收入组这个人群变化几乎不大,低收入组也不大,变化最大的是中间偏上收入和中间收入,这是我们最重要的消费群体,既是购房的消费群体,也是买车的消费群体。中间偏上组是下滑了一半,中间收入组则从12.3下降到3.1。销售市场出现大变化,也是因为最有潜力购买的人群的收入在下降。

我们把中国市场和国外对比,中国的千人拥有量是172。即使是中等收入以上人口的千人拥有量才为287,与美国的810、德国的572、日本587等相差非常大,比韩国的376还少了将近100辆。因此我们还有很大一部分消费潜力还没有释放出来。

第二个原因是就业的变化。就业人员增长速度去年是负增长,为-0.07%。实际上,城镇就业人员从2013年到2018年的整个增长态势都是下行的。

第三个原因便是生态环境治理严格导致一大批中小企业关闭的缘故。这种政策引发的结果会影响收入变化。特别是京津冀地区,譬如北京关了1万家企业,河北关停取缔了将近7万家,山东8万多家,天津是27000家。即使不谈就业人员,就算是一个个企业家,这些中高层收入者都是可以买车的群体,关停企业的态势一定会让消费下滑。

另外还有金融监管加强导致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房地产限制政策影响房企发展、地方债务增加以至于地方政府项目投入减少、特大产业外迁政策影响到一批中小企业等等原因。

城镇化进程影响汽车消费市场

市场和化有什么关系?关系其实很大。我记得在九十年代末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斯特格利茨曾经说,21世纪是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化。

为什么说城镇化进程影响消费市场?首先,我们看一下化程度和和房地产市场的关系。城镇化进程加快,房地产市场也一直在上升。

房地产和消费者也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虽然有波动、但是发展曲线基本吻合,发展阶段相对滞后。作为一个消费者,有房子才有家,有家才会考虑其他的消费。

我在九十年代中期研究经济政策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几乎所有的工业制成品都全面过剩。九十年代中期中央提出了鼓励家电下乡,企业开大把家电送到农村去。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看电视没信号。为了看奥运,把电视搬到到山上去接收信号。洗衣机被拿来装大米,冰箱被当做储物柜。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的房改和化速度加快,我们有了大规模的家电销售市场,很久以来我们都没有听说过家电滞销了。

市场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也就是化速度加快后才发展起来的。

我们研究的销量空间分布和销量增长速度图和房地产的销售面积空间分布和增长速度图,会这两个图基本是吻合的。

除了房地产和间关系紧密,其实我们看房地产和家电也是一样的,房地产上升,家电销售得快,房地产下降,家电也销售不出去。没有房,哪需要家电。

城镇化潜力尚未释放

 很多经济学家都说中国的房地产存在泡沫。但我认为是结构性的波动,而不是泡沫。日本化高速增长期是日本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当日本的化进入了平稳发展期,起码到70%以上,经济开始缓慢地下滑,韩国也是如此,所以我说中国还有巨大的增量市场。

我们现在常住人口是8.3亿,户籍城镇化人是6.05亿,这2.26亿在城里居住的农民工,他们还没在城里买房子。我们现在能启动的市场就在这户籍人口的市场,我们要努力把这2.26亿外来人口转化为当地人口。

新增城镇人口每年以1%的速度增长,那么到2030年我们还有2亿人进城。中国化一旦停止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定会停止,但是中国是14亿人口,我们把9亿人口或者10亿人口纳入化进程,那会释放极大内需。然后,我们再通过其他政策来带动消费增长,推动投资等等,这带来的变化潜力是巨大的。可以说中国的城镇化红利期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至少从现在的户籍人口的43.4%到70%,还有15-20年的红利期。

我们的政策目前还没有落实,但是至少已经被提出来了。两会关于房地产的政策都有新的提法,它是拉动潜力消费也是解决中产阶级收入断崖式下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中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量现在是40辆,如果城镇居民再增长5亿呢?这说明还有很大的销量提升空间。我们应该有信心,中国市场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我们再看国家十三五到十四五的变化,公路在不断地修,所有的县城以及20万人口的未来全部要通高速。公路的变化肯定会带来销售的变化,所以不要只看眼前。

另外,去年中部地区发展比较快,19个群、都市圈等等,这些区域的化水平提高也会带来消费增长。

旅游消费升级的趋势也出现了在恩格尔系数降低到28.5以后,食品消费大幅度下降,消费增长最快的是文旅消费支出。消费升级,居住和消费的远郊区化,这些与市场的营销都有关系,这是一个大的趋势。

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了城镇化问题,要解决户籍制度改革问题,解决中小发展问题,包括集体土地的改革等等,这些都会释放消费者的潜力。

中国的市场还要面临增量发展的预期,但这预期要和中国的化发展有直接的关系,我们不要丧失信心,既面临存量结构性调整,同时也要知道中国未来市场发展潜力还是巨大的。

汽车市场转型的几个方向

首先,没有任何一种产品的市场是一个劲往上走的,一定会出现供给波动的。承认我们是市场经济,我们就要正常对待市场出现的波动。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在市场的波动中一定会出现结构调整和整合。九十年代家电品牌有几百上千个,最后只剩下十几个,这是一种大趋势,市场也必须面临结构调整和整合。

我特别看好新能源汽车,不管它是不是受国家政策支持。在宏观经济研究中,我觉得能实现跨越式赶超,唯有可以和其他传统的汽车品牌进行竞争,而且能够形成中国的优势。这是因为中国有8.2亿网民,我们的互联网和智能发展速度,除了美国之外中国就是最快的,这么大的市场对有着非常旺盛的需求。

在基础设施上,从国家的充电桩布局来看,国家政策已经进行了明确的布局。随着充电桩的布局以及未来研发和充电速度的提升,一定会取代传统,这也是必然的趋势,我对此充满信心。

我们不要简单地以三四五线来看未来市场的趋势,我们要看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要看能源工业的变化。过去西部一些能源地区曾经有一段时间市场特别旺盛,后来随着能源价格的下跌,这些市场发展也随之出现下降。最近我们看到经济的复苏,电力、能源、基础材料上涨,就意味着经济发展的势头见好。是否我们要看到这些区域的市场机会?

此外,还要看化发展的格局。2018年农业转移人口买房的人有较大幅度增加,他们是回到到四五线的家乡城镇去购买住房。2017年农民工返乡购买住房的人占了17%。回到家乡买房之后,这些人的消费预期是什么?我想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所以这种空间的变化不是笼统的,还得分析整个中国经济市场格局的变化,才能决定我们未来市场消费的变化。

我今天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了一下当前经济形势、城镇化和市场的关系。特别要强调一点,我们绝对要有信心,这个信心来源不仅仅是中国城镇化进程,而是中国14亿人口大国只要稳定发展,只要政策宏观调控手段有效地发挥作用,销售市场的未来将是大有可为的。谢谢。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