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汽车产经网> 正文

除了反倾销,中国车企出海还有这么多坑……

中国汽车出海火到了什么程度?

最近,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受到了法国方面的压力,不顾德国等汽车制造大国的反对,在9月13日宣布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倾销调查。

欧洲当地媒体称,法国之所以态度激烈,原因是法国2023年第一季度的电动汽车购车补贴中约有40%流向中国企业的产品,并且法国汽车在中国市场几乎可以忽略,不太担心招致反击。

即便欧盟不行动,法国也早就想好了对策。今年5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就表示,法国政府2024年将只为欧洲生产的纯电车提供补贴,为的就是将中国产的电动车排除在补贴之外。

可见中国电动车的“威胁性”之大。

今年确实是中国汽车出海大爆发的一年。据乘联会数据,1-7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278万台,出口以69%的增速持续强增长。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虽然南半球的南美洲和非洲出口下降,但发达国家出口的高质量增长很好,因此出口总体还是很好的,全年正常情况下突破500万是有希望的。

2007年-2023年(1-7月)汽车整车出口走势 

在社交平台某书上,已经有不少海外华人盯上了汽车配件供应这一块市场。他们普遍认为,国内出口体系尚不完善,配件方面还跟不上整个出口的火爆趋势,因此未来配件需求会有巨大增长。

一边是外国人忌惮、数据疯狂增长、商人发现挖金机会,中国车出海看似前景无限,然而,另一边,却有不少“老出口人”表示:“这条路还有很多坑”。

“趋势是向好的,但很多问题比如利润低、出口地的环境差异、政治因素复杂...随便哪一个,都不是短期内可解决的。”一位长期从事汽车出口业务的人士这样总结。

NO.1

[ 出口俄罗斯:从暴利变微利 ]

在中国汽车的多个海外市场中,俄罗斯市场是增长最迅速的那一个。

中国车企海外市场表现

从2022年2月开始,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通用、福特宝马奔驰大众雷诺丰田本田等主流跨国车企 均宣布暂停向俄罗斯出口新车,奔驰、大众在俄罗斯的工厂也陆续停产。当前, 仅有部分中国和韩国汽车制造商继续生产和进口。外国对手的缺席,给了诸多中国汽车品牌“入侵”的机会。 

现在,俄罗斯汽车市场已形成中系三杰的格局——奇瑞第一、哈弗第二、吉利第三。这三个加在一起,今年上半年占俄罗斯总销量的33%。

2023年1-6月俄罗斯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前五(中国品牌中,仅哈弗建有当地整车工厂) 

有意思的是,除了主机厂,还有大批的小贸易商也瞄准了这个市场。只是,由于缺少厂家的授权,以二手车的名义出口成了他们的唯一选择。

2022年,由于玩家少,这是个公认的暴利生意。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2022年平行出口一台车平均能盈利约1万美金。

然而,时间来到2023年,这个数字就已降到了2000美金

“随着大量商家的涌入,利润率开始明显下滑,甚至部分市场开始零利润出口,只赚出口退税的税金。”这位业内人士补充,

有些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很多中国车型在俄罗斯价格几乎翻倍,利润却只有2000美金?

在这里,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一辆新能源车从厂家下线到交到战斗民族手里,拢共需要几步?其中哪些程序需要花去大量成本?

理想L9为例。

首先,小贸易商需要从厂家采购、提车以及在中国交险上牌。理想L9在2023年内仍可以免征车辆购置税,因此到这一步,成本大概是车价42.98万元+保险费8000元左右。

接下来,小贸易商需要将车辆委托给有二手车资质的大贸易商,让他们来办理运输、报关等出口手续。如果车辆在天津出发,那么到达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需要4600元运输费。大贸易商再收取约5900/台的代理费(囊括办证费、车务费等),出关前的成本又添上4600+5900=10500元。

从哈萨克斯坦过海关,需要一笔清关费用,大概为35%货值的30%税,再加一个本地服务费,成本需花去4.5万左右。(由于政策原因,直接从俄罗斯清关价格至少在两倍以上,因此一般先走中亚再运至俄罗斯。)

如果车辆上公司户,那么大贸易商可以从中国海关申请4.9万元左右退税,基本抵去清关费用。最后,从中亚运输到莫斯科,运费又约为1.5万元。

俄罗斯经销商通常会以大约6.5万美元(约合47.3万元人民币,可议价)来接手这款理想L9,因此小贸易商的全部利润大概为1.37万元(只是大致)。

说白了,中国贸易商赚的是辛苦钱,大部分的利润还是落到了俄罗斯的多道经销商手里。

对中国贸易商来说,利润低是这门生意最大的bug。对俄罗斯消费者来说,bug却不止一个。

一名当地的贸易人士告诉我们,“俄罗斯市场的售后全靠产品质量硬撑,当地消费者购车后无法进行质保。如果是一般小问题尚能解决,但如果是涉及到动力电池的维修,当地无法解决维修,汽车直接成为废铁。”

此外,据他介绍,本地化服务也约等于没有,平行出口汽车是中国车型,不完全贴合当地市场需求。比如车机系统没有英文界面,当地充电网络建设不完善,充电不便等情况频繁发生。

虽然还有诸多问题,但至少俄罗斯不管是民众还是政府,均对中国汽车持拥抱态度。此前汽车产经在俄罗斯街访时,路人也曾描述,现在俄罗斯的电视上铺天盖地都是中国汽车的广告。

NO.2

[ 欧洲的大难题:政治 ]

换到欧洲市场,环境可不那么友好了。

一直以来,欧洲市场对于我国自主品牌而言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不仅在于其拥有最完善和悠久的汽车工业历史,更在于燃油车时代打磨的“发动机”工艺很难被打破。

直到新能源转型时代的来临,恰巧德国和法国这些汽车工业强国还在为转型犹豫不前,我国汽车品牌才终于有机会抢占先机。

当然,困难还是有不少,比如质量认证难、产品改造多、品牌认知低等。

认证有多麻烦?一个出口人士告诉我们,欧盟新规(新增ISA)发布后,出口欧洲汽车验证周期已延长至9~10个月,车型申请认证的费用也从原来一款车200万变为1000万元以上。

产品改造层面,据东风柳汽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冯杰介绍,由于驾驶环境和驾驶习惯不一样,欧洲车型的改造涉及软件和硬件的多个方面。

“比如,车机系统上,你要改语言、界面、功能配置;在北欧卖,你必须得解决这边高寒环境下的一个续航值;又比如,欧洲人喜欢拖东西,你得有拖钩,这些是国内没有的。”冯杰说。

品牌认知层面,咨询机构Gartner分析师Pedro Pacheco指出,欧洲消费者非常受品牌认知度的驱动,他们对新进入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和品牌可能持怀疑态度。

当然,以上的问题都是可以一个接一个地克服的。

譬如,欧洲人对中国汽车品牌的认知已经在逐渐改变。冯杰说:“头部企业如上汽的名爵比亚迪,中国企业带来的产品欧洲消费者还是觉得挺惊艳的,他们有所改观,觉得中国的产品不是一个低质低价形象了。”

这也是为什么比亚迪今年6月底瑞典销售网络才开业,7月他们就能拿到当地的销量冠军。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汽车品牌在欧盟市场的份额能从2021年的不到1%上升至今年的2.8%。在电动汽车市场,中国制造商的销量占总销量的8%。

据我们了解,以柳汽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在欧洲已经可以取得正向盈利。

冯杰说:“我们把北欧地区、东欧地区,包括德国、意大利这些地方都做了经销商布局。短短一年时间我们样车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1000台。”

中国车企在欧洲的 渠道选择 

现在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唯一难以克服的问题,就是政治因素。

像法国这样从政策端严厉抵制中国汽车就是典型的政治“路障”。

此外,许多希冀在欧洲建厂发展的中国企业,也遭受着诸多“政治”环境层面的挑战。

今年8月,欧盟委员会对宁德时代位于匈牙利德布勒森市的电池工厂展开了调查。2023年春季,这些反对党政治人士向欧委会提交了一份投诉,称宁德时代工厂在用水要求方面不能满足欧盟关于地下水状况指令的情况。

后来,一名宁德时代内部人士告诉我们,公司匈牙利项目实际上通过了匈牙利政府的环评许可。“但因为这是执政党引入过的最大一笔投资项目,所以反对党就用各种办法阻挠,这是我们最无可奈何的地方。”

目前,比亚迪也在为第一家欧洲整车工厂做选址工作,地点可能在德国、法国、西班牙、波兰和匈牙利等国,目标最早在2025年在欧洲量产。

“我们会非常注重与当地政府进行密切交流。”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这样对媒体强调。

NO.3

[  东南亚:体系性低估出海难度 ]

中国车企在欧洲的造厂之路看起来还很遥远。相较之下,我们邻居的泰国市场,看起来环境要友好得多。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0余家中国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宣布或已经在泰国建厂,预估总投资额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比亚迪、上汽、哪吒、埃安长安、奇瑞、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

目前,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泰国最大的汽车行业投资者。

之所以投资泰国建厂,是因为新能源车在泰国是一片蓝海——不仅泰国政府正在通过一系列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程度也相当高。(以下视频总结了泰国人对中国电动车的看法。)

另外,建厂泰国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聚焦泰国,可辐射整个东南亚地区”。

“只要出口,就能挣钱”,有知情人士向表示,现在国家政策对中国品牌新能源出口提供高额补贴。而如泰国这样的国家又对进口新能源汽车提供关税优惠。

目前,在新能源赛道,中国车已在泰抢得话语权。数据显示,2023年1-6月泰国电动车销量榜榜首被比亚迪占领,前十大车型中除了特斯拉两款车,其余都是哪吒、欧拉等中国车,一共占据8成份额。

形势大好,但有机构也指出,由于泰国纯电动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参与者数量将持续增加,市场具有高度动态性特征。

尽管中系车现阶段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但当未来其他车企渗透泰国车市场时,中国车企的卫冕并非易事。

还有人指出了中国企业出海的具体毛病。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麦肯锡中国区汽车咨询业务负责人管鸣宇表示,“曾经我们诟病海外车企在中国水土不服、产品不适合中国市场、管理效率低下、盲目照搬本国营销方案等等,但这些问题正在很多走出去的中国车企上重演。”

“总之,目前体系性地低估出海难度这一问题较为严重。”管鸣宇说。

管鸣宇认为,如何开发适合当地的产品、寻找当地的合作伙伴?如何加速品牌、供应链、人才队伍等在目标国家的本土化发展?这些都是有志于大力开拓海外业务的车企需要思考的课题,要在出海的高质量发展上发力。

NO.4

[  写在最后 ]

除了以上提及的三个市场,中国汽车品牌在非洲、澳洲以及中东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不过,在美国这个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中国品牌今年1-7月只有吉利出口了7000余辆新车,而日本这个汽车强国,中国品牌也仅销售了700余辆。

可见跟大众、丰田这些国际巨头相比,中国选手们仍是路漫漫、其修远。

哪吒CEO张勇前段时间在微博上感叹:“……比起国外企业,中国企业目前在技术积累、成本控制以及供应链成熟度上还是有一些优势的。可是海外跨国车企真的没有一战之力吗?路还长的呢,别把子弹打光了。”

是的,如张勇所说,在我们自己的地盘尚且要提防洋品牌的反攻,更何况在别人的市场。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