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汽车产经网> 正文

上汽集团临港整车基地季勇:上海"大男人"

【季勇 上海“大男人”】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临港整车基地整车质量科现场质量主管

 

不得不说的是,“男人”这个词,是一个独立于“男人”而存在的专有名词。

曾有前仆后继的外地人对其劈头盖脸的毁谤,也有余秋雨、杨东平等作家的“高级黑”,除了“华侨摇篮”之外,男人恐怕是最大的特点了。

“他们有许多心照不宣的生活秩序和内心规范,形成了一整套心理文化方式。”这就是余秋雨的概括,若这段话出现在近两年的作品中,恐怕余老师也会在文末加个——“你懂的”。

见到季勇之前,难免忐忑,若他真如传闻中的男人那般,采访难度怕是极大。几番交谈过后,发现全国人民可能有些言重了,身为上汽荣威整车质量现场主管的季勇,不但不是个锱铢必较、精打细算的“小男人”,反而是个大大咧咧、极富责任感的“大男人”。

在生产线上,他“统帅三军”,质检员、班长、工程师都在他的麾下;日常生活中,他虽早出晚归,却并没有在孩子的教育上做“甩手掌柜”;周末和节假日,他带家人到周边地区探索未知,或风景名胜、或古朴小镇,旅途中总有新的??

生产线上的“六大名捕”

像六扇门一样,在的生产车间里,质检工人队伍规整、纪律严明,而季勇统帅的质检小组,则是生产线上最强大的“公安系统”。

毋庸置疑,四大生产工艺之后的质检至关重要,每一个细微的差错,都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终端体验乃至品牌形象,因此,工人们不敢有半点马虎。

在生产线上,质检工人会对所有车辆进行100%的全检,若出现批量性的问题(如装配类、功能类的问题),就会集中到各个功能的反馈处,由各司其职的“六大名捕”分别响应并跟进,若是该难题一时找不到头绪,“名捕”们则进行小组讨论、集思广益。

采访当日,“六大名捕”中的4位正在解决一个难题(除了季勇这个统帅之外,其他3位分别负责车身、装配和底盘)。质检工人,一辆车里的处理器出现了问题,里面的零件发生了断裂,但找不到具体原因,“名捕”们准备在线上追踪100台车。根据设想,如果是连续的几台车发生断裂,那就在线下把处理器拆下来,开始分析,如果不是在安装时候产生的,就往前推,从来料开始查,在线上跟踪,一直查到装配;若是只有这一台车有问题,那就基本确定是装配的问题,因为冬天的车间较冷,塑料比较脆,很容易在手工安装时发生断裂。

于是,“名捕”们分别出发,开始了层层排查,最终确定了只有这一台车有问题,因此派一个工程师在出问题的位置进行跟踪,最终,该零件的断裂只是装配中出现的个别问题。

虽然一切工作都进行得井井有条,但这种细琐的小事儿难免让人觉得枯燥。

季勇却不这样认为:“这还不算什么,有时候,我们会为了发动机盖1毫米的间隙,花很大的力气检查。一查就是一天。个别问题事小,修修就好,万一是批量的问题,若没有,岂不是辜负了消费者对我们的期待?有时候决定品质的,就是这1毫米。”

的确,与功能、电器等问题相比,非关键零件断裂和缝隙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但正如季勇所言,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质检小组必须秉承这种近乎强迫的完美主义,才能与合资和进口品牌更高程度的机械化工艺进行抗衡。

“近几年,外来品牌不断在中国建厂,路上跑的车哪有几辆是自主品牌?我希望我们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打响一场‘翻身仗’,如果有一天这个仗打赢了,再累也值!”说到这儿,季勇目光如炬、大义凛然,仿佛一员即将征战沙场的、亲自挥舞着战旗的大将。

从“酒吧”到“剧院”

没有哪位在酒吧驻唱的歌者,不想在有朝一日站上更大的舞台。

曾经在大众4S店做了十几年维修工人的季勇,也曾一直期待着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虽然一直“仰望”着一线,但季勇并不知道同样的维修工作会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来到生产线之后,他的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我觉得做汽车本来就是个体化的工作,我把这辆车修好就可以了,不会去想质量怎么改进、怎么提升。现在不是了,现在一旦问题,我就要去很透彻分析这个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要推进生产的话怎么改进。不仅要彻头彻尾地搞清楚问题的原因,还要召集相关各个部门的责任人开会、分析,大家一起商讨以后怎么去规避。而且现场一旦问题,就要在现场分析、补漏,并根据分析来制定短期措施和长期措施。相比以前,我心中有了更系统的思路,肩上也有了更多责任。”

当然,他口中头头是道的“巨变”,也不是在一天之内形成的。

故事还要从2006年讲起。

2006年以前,季勇在做了十几年,用他的话来说,十几年来都是在修“别人的车”。彼时,产业要转型,大家都开始做自主品牌,适逢750刚刚上市,他感觉这个车确实不错,就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我已经做了这么久的维修,何不往制造方面发展看看?”

可由于关于荣威的一切都还处于朦胧阶段,季勇选择了观望。直到2008年,他在网上看到了的招聘信息,那时,仪征工厂生产750已有时日,临港工厂刚刚投建,季勇觉得,是时候了。

于是,他在网上填了一张报名表之后,就来到了

“高兴归高兴,来的时候还是吓了一跳,当时的工厂和想像中还是有差距。”季勇所说的差距,是新工厂都会面临的问题:新招的一线工人配合不够顺畅,导致生产环节层层卡壳。

在长达半年的磨合中,所有部门的工作流程都是一改再改,终于,从开始的每小时十几辆车,发展到了后来的20、30辆,直到现在的41辆。

在这种艰难的摸索中,季勇自豪地说,工厂创造了两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是“柔性化生产”——生产线上,荣威550MG6MG3与950“混搭”(这对工人的装配要求很高);二是,为了更好地区分职能,所有工人都佩戴不同颜色的帽子——如,红色代表质检、蓝色代表装配、黄色代表物流的、白色代表工程师。

5年之间,季勇见证了工厂一点一滴的变化,回顾过去,他亦感慨万千:“舞台更大,让我有了更多成就感,从零做起,让我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我相信,每一位工人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一定会有更好的明天。”

酷老爸的育儿经

普遍认为,小学五年级的男孩儿本应处于最调皮的时候,但季勇的儿子小季却不然。

小季爱读书,喜欢写作,每次和家人出游,他都会主动写一篇小“随笔”。最重要的是,关于写作业的问题,完全不需要父母操心,关于什么时候玩儿、什么时候学,他自己有着十分严整的计划,用“严肃活泼”来形容,绝不为过。

当《人》问季勇有什么育儿经时,他说:“我哪有什么育儿经,我都不懂,我只是觉得鼓励和开导比较重要。”

2008来到之后,虽然“10小时×5天”的工作让季勇陪在儿子身边的时间比较短,很多时候,他回到家时小季已经睡了,但季勇还是会每天翻看儿子的作业。起初,是帮小季制定计划,在四年级以后,小季就开始“自力更生”了。比起妈妈,小季偏爱爸爸多一点,因为爸爸是“唱红脸”的,万事都以讲道理为主。

有的时候,小季在学校受了委屈,被同学或者老师误解,季勇就会在旁不断开导,并给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当小季在学习中出现“瓶颈期”的时候,季勇就会开车带他去图书馆,二人一起探索问题的答案;周末和节假日,季勇绝不会让儿子闲着,不是去公园散心,就是去周边旅行??

11岁的小季已经去过马来西亚、海南、和整个华东的六省一市,每年的大节小假,季家都有丰富的安排。虽然季勇的确是“主管”的身份,但这样的出游频率,在中产阶级的家庭里也并不多见。

“我想带儿子多走走,多转转,让他见识更广一些,也为他的‘写作事业’提供一些素材,”季勇笑言道,“我过日子不那么精细,该花花,该玩玩,努力的学习和工作,都应该得到犒劳。”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