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汽车产经网> 正文

一边卷智驾,一边能盈利,零跑怎么做到的?

广汽丰田铂智3X刚刚把激光雷达智驾车型的价格打到13万级别,仅仅4天之后,零跑B10就来“擦边”了,掏出了一台预售价12.98万元的激光雷达智驾版B10。


 

B10预售1小时订单破1.5万辆,70%用户选择智驾版,验证了“技术平权”的市场饥渴。

 

和比亚迪、理想等相比,零跑在规模上没有优势。不去拼超大规模的交付,也同样要做到智驾平权,同时还要保证毛利——还有什么出路可以尝试?零跑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的“赌注”下在架构规划的清晰度上。


 

在主流新能源的价格腹地打拼,零跑企图用技术和模式创新压低成本,从财报上看,盈利迹象刚刚浮现。


 

NO.1


新造车企里的“比亚迪”? ]


 

价格战下,已经不允许智能汽车粗暴的堆算力了,而是要转向精细化的“压榨”芯片。而“榨干芯片”计划,要求智能汽车智驾、座舱、动力、车身等各个模块不能再完全各自为战,要高度集成。

 

因此,大部分车企都已入局多域合一的研发。

 

目前,蔚来、小鹏、长城、岚图、智己等车企都实现了舱驾一体,其中一部分也将底盘域、车身域纳入中央处理器盒子中。亿咖通、德赛西威等Tier1也都推出了双域合一的智能汽车方案。


 

大多数跨域融合的解决方案集中在智驾和智舱的融合,零跑把重点放在了四域融合领域——自研出了目前行业唯一一个四域集成架构。据说,未来还会向着集成更多控制域研发。


 

关于四域集成零跑已经宣传了很久,这里不再赘述。但为什么零跑能第一个做到四域融合?

 

汽车产经之前采访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时,他说:智能化竞争的主赛道已经从感知探索、算力竞赛,拓展到整车工程。比亚迪从零部件到整车的自研程度很高,单个零部件的创新,可以升级为集成、融合式的技术创新。


 

这也是零跑的策略——即大量自研,而后实现高度集成式的创新。

 

  

 

零跑的自研零部件占整车成本的65%。

 

品质可控、技术和功能创新自由度更高,敢把更多越级配置下探。不论是现在的LEAP3.5超级集成技术架构,还是智驾、座舱的深度融合,实际上都是零跑全域自研的体现。
 

 

朱江明在发布会上表示,“以上LEAP3.5的多项创新技术,代表的是零跑十年自研的最新技术成果,在集成度,性能,成本各方面都处于行业的最高水平。”


 

除了LEAP3.5,零跑还实现了首个八合一电驱、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的量产。


 

总之除了高集成度的技术降本之外,在整车成本上,65%自研零部件+88%平台通用化率,让零跑以“优衣库式”的性价比逻辑,将成本不断摊薄。


 

此外,零跑的自研技术不仅自用,也已经实现外供。供应商角色,算是零跑著名的“副业”了。


 

有媒体报道,去年零跑自研自造的“三电”已经获得了10家友商的定点。这样的垂直能力,俨然新造车里的“比亚迪”。


 

从“车企”到“技术方案商”,零跑与Stellantis、一汽的联合开发模式,刚刚又透露了正在与法拉利商讨零部件及其他方面相关合作的消息。有消息称,Stellantis计划在欧洲本地化生产B10,零跑通过技术授权每辆车获利超万元。


 

作为第一家“反向合资”的中国车企,零跑与Stellantis的合作,让它在出海浪潮下显得更加从容。据了解,B10将在海外推出更因地制宜的增程版本车型,年底抵达欧洲。


 

所以从更广的维度讲,零跑的造车方式还体现了对制造业本质的回归——将每一个零件的价值榨取到极致。

 

这样的零跑,把激光雷达下放到12万的车上,轻而易举。


 

NO.2

[ 盈利背后的智驾跟随策略 ]

 

在B10预售的当天,零跑发布了2024年财报:去年全年交付达293724台,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的25万辆,毛利率也提升到了8.4%。看起来不及其他新造车追求的20%,但赢在经营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双转正,成为继理想汽车之后,第二家实现季度盈利的新造车势力。


 

当技术迭代速度超过品牌护城河的构筑速度,胜负手早已从“谁更会讲故事”变成“谁更会算账”。

 

在这次新车发布的“智驾”亮点上,零跑秉承“性价比优先”原则,也不是最早发力的一批——零跑此前在智驾上的投入程度排在新造车势力后半截。


 

采访中朱江明承认,零跑之前一直是跟随战略,因为之前智驾虽然讨论热度高,但处于百家争鸣时期,路线一直没有明确。要让务实的零跑以前几年的交付规模来支付巨额的智驾试验成本,确实有些吃力。零跑只能“赌”一个后发优势。

 

目前,零跑的月交付量能够达到4万的当口,激光雷达等硬件成本也在竞争中不断降低,端到端代替规则控制,让智能驾驶的前路更清晰。

 

朱江明对于激光雷达的看法也很朴实——“有总比没有好”,纯视觉在光影和极端天气下还是可能会受影响而误判,激光雷达能补齐这个短板。而且,激光雷达的成本正在急剧下降,朱江明觉得,现在不用激光雷达的公司,以后慢慢也会用得上,现在激光雷达是千元级别,以后会变成百元机,多了一只眼睛,为什么不用呢。


 

 

这些Buff加在一起,朱江明觉得,时机到了。

 

零跑在一年前就开始策划今天的这次智驾冲刺,锁定了与禾赛、高通等供应商合作新一代激光雷达和4nm芯片方案,当友商2024年才开始追赶时,零跑已拿到了智驾系统总成本的优势。但新的方案是不是能够给出更好的体验,量产交付前都还是个未知数。

 

NO.3

[ 开启智驾冲刺元年]

 

在发布会后的采访中,朱江明反复提到,“我们的策略是用时间换(市场)空间,这样的策略至少让我们可是领先同级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智能汽车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就像广汽丰田铂智3X只在“行业新低”的位置上轻轻坐了四天就被零跑B10取代。即使发布了此刻让人心动的产品,朱江明也觉得或许不到一年时间,这成绩就会被超越。
 

 

于是,零跑终于不再走智驾“跟风”的路线,决定支棱起来了。因为朱江明觉得端到端和AI大模型的应用,让智驾技术路线走出了混沌阶段,明确了方向,剩下的就是要全力冲刺了。

 

今年,零跑将扩充智驾团队,从现在的500人扩充到600人以上,同时也会在质量上引进更高质量的人才,今年智驾总投入在8亿人民币以上。


 

即便如此,零跑在智驾上的投入并不算第一梯队。相比之下,蔚小理在智驾上的投入都以百亿计算,工程师团队也已上千。


 

在零跑所在的10-20万区间里,竞争最激烈、更新迭代速度也最快,稍有不慎随时可能陷入低谷。零跑8.4%的毛利率远不及理想和比亚迪的20%左右,甚至不及蔚来和小鹏的10%左右,后两者还依然处在亏损期。平衡稳定盈利和持续技术投入,还是一道险峻的课题。


 

零跑能不能凭借后发优势“四两拨千斤”,还要看让高阶智驾平权的B系列真正交付后,用户的买单情况和真实评价了。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