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位于东北的老牌央企,一个杭州势头正盛的造车新势力,一汽和零跑,两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合作方,一起搞了个大消息。
3月3日晚,双方共同发布公告宣布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合作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技术层面的“新能源乘用车联合开发及零部件合作”;另一个则是在资本层面 “探讨深化合作的可行性”。
描述非常简略,但这一合作的突然和意外,让当晚吉利AI发布会的关注度都被分散了。毕竟在外界印象里,一汽在新能源领域的主要合作方还是华为、大疆,而零跑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还是Stellantis。
再联想到此前汽车三大央企之二的东风、长安筹划合并,唯独没有一汽,也让这次一汽与零跑的合作,增加了更多想象空间和可解读性。
NO.1
由来已久的合作
]
在当晚双方合作官宣之后,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发了一条朋友圈,感慨“十多次的长春之行,终于迎来今天的牵手”。
事实上,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密集前往一汽,双方的合作也不算是平地起惊雷。
早在5年前,零跑和一汽就已经有过交集。
2020年5月8日,一汽旗下的自主品牌一汽奔腾就曾和零跑共同宣布,双方已在长春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将在智能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和生产应用上开展合作,联合策划与开发智能电动汽车车型”。
和如今的“新能源乘用车联合开发及零部件合作”对比,只存在措辞上的差别。

从签约合影来看,彼时一汽奔腾方的核心人物是柳长庆,当时他的岗位还是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总经理。5年后,已经转任红旗品牌运营委员会副总裁的他,再次代表一汽和零跑签约。
或许正是5年前的那次合作,让零跑和一汽之间完成了牵线搭桥。到2023年多家合资车企宣布将自研针对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型时,零跑与一汽又开始同框出现。
彼时有报道称,一汽旗下的一汽-大众捷达品牌正与零跑洽谈合作,“很有可能买断零跑的某一代平台技术”。
但这一消息最终也只停留在传言阶段,如今回看,双方明里暗里已经接触过多次。此次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邱现东见证,一汽从集团层面与零跑签署协议,显然双方的合作级别有了进一步提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早在5年前一汽奔腾就已经与零跑有过合作协议,但后续这些合作似乎并没有实际落地——
从我们的了解来看,目前一汽奔腾的新能源车型上并没有采用和零跑相关的技术,此前双方的合作大概率只停留在战略层面。
而此次一汽集团与零跑的合作未来能不能真正落地、如何落地,不排除还会有很多变数。
此次一汽和零跑签订合作协议,有人将其评价为“大象与猎豹共舞”。
一个是规模与财力并存的头部央企,一个是近两年崭露头角的造车新势力,再加上央企+民营、技术+资本双重层面合作等几个标签,在外界的猜测里,此次双方的合作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即在东风和长安的合并模式之外,为国有汽车集团提供另一种创新协同的思路。
虽然零跑方面表示,合作的更多细节还需要再等等,但外界基于一汽和零跑的各自特点,已经为他们规划出了可以合作的领域。
在新势力中,零跑一直以“全域自研”的技术为标签。目前其核心零部件自制率达到60%以上,覆盖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以及智能驾驶等核心模块。去年以来更是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跻身新能源品牌销量前三,成为第二家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这样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落地能力,正是如今ALL IN新能源,但销量还未有起色的一汽所需要的。
而一汽作为老牌央企,有着几百万辆的产能规模,以及成熟完善的供应链体系;独一无二的政策影响力和资金规模,更是零跑这样的新势力未来发展最需要的支持。
更具想象空间的合作还有海外市场。
2023年,Stellantis用15亿欧元收购了零跑20%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后续双方又联合成立了零跑国际。借助Stellantis的资源,零跑车型相继进军欧洲、亚太、中东、非洲和南美市场,大大提升了海外知名度。
对于一汽而言,倘若与零跑在零部件领域展开更多合作,甚至和Stellantis同时成为零跑的股东,那么一汽的产业链出海也将有机会搭上顺风车。
另一方面,身为央企的一汽在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出海方面,也有自己的特殊优势和机会,和一汽的合作无疑也将帮助零跑开拓更多海外市场。
正如这并非零跑第一次与大集团合作,其实这也并非一汽第一次牵手造车新势力。
在2018年到2020年两年间,一汽曾如“集邮”一般先后与6家造车新势力达成战略合作——除零跑外,还有清行汽车、新特汽车、博郡汽车、拜腾汽车、云度汽车。只是后面几家最终都没能逃脱失败的结局。
与开年东风、长安宣布合并时的毁誉参半不同,这次一汽与零跑的合作,大部分人认为会出现1+1>2的效果。
第二次牵手,期待这次能有更多实质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