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原创 作为内燃机时代的先锋,本田真的彻底变了。在4月23日开幕的2025上海车展上,本田中国发布了关于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新举措,宣布与中国本土企业Momenta、深度求索(DeepSeek)、宁德时代携手合作。
而Honda烨品牌的第二弹产品——GT也完成了全球首秀,其拥有单电机后轮驱动、双电机四轮驱动两种动力形式,其中单电机版车型可实现前后50:50的重量分配,将Honda的驾趣和舒享体验,推向更高境界。
现在,电动智能化+本土化成为本田在华的转型思路。在过去这些年中,本田又是如何实现大象转身?Honda烨品牌又是怎样在激烈竞争中挖掘差异化优势?
在上海车展,本田中国两位执掌者接受媒体访问,分享了本田转型的故事,以及消费者尤为关心的多个问题。
上图:五十岚 雅行 (Igarashi Masayuki)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执行役常务 中国本部长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总经理
本田技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总经理
上图:宫原 哲也 (Miyahara Tetsuya)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执行副总经理
本田技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执行副总经理
唯快不破 本土化是有效捷径
谈及2024年,五十岚雅行坦言:2024 年对本田而言,是极具挑战性的一年,也是快速向新能源转型的关键一年,目前正处于 “过渡期”。他指出,尽管当下燃油车在本田产品结构中仍占较大比重,且燃油车市场呈缩小趋势,导致企业在市场中面临苦战,但本田已积极行动起来。
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两个合资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工厂已启动,“烨” 品牌的第一弹电动车型P7 、S7也已投入生产和销售,彰显了本田向新能源领域进军的决心,尽管目前在销量和收益上尚未取得理想成绩,但转型的大幕已经拉开,本田正朝着新的方向稳步前行。
面对当下瞬息万变的市场趋势,唯有以更快的速度推出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而本田已有着清晰的战略规划,包括与本土优秀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并充分运用 “中国速度”,将本田深厚的技术积淀充分投入到产品研发中,推动技术不断进化,以此打造出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
上海车展发布会当天上午,本田就发布了与相关公司的合作战略,其中本田与 Momenta 的合作备受关注。宫原哲也解释道,选择与 Momenta 合作,是因为该公司在技术上具备显著优势,尤其在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和城区领航辅助驾驶技术方面发展迅速,Momenta拥有技术和速度的双重领先。
本田一直坚持以自身技术、安全和品质为核心打造产品,而与Momenta合作正好进一步强化自身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力。当被问及未来在合作对象方面的计划时,五十岚雅行表示,本田还将进一步拓展与其他公司的合作。
GT:属于电动时代的本田运动范
在产品方面,当天发布的GT车型成为了全场焦点。它将Honda传承至今的造车经验、运动基因与先进的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
作为烨品牌的第二弹旗舰产品,它不仅有着运动优雅的新锐造型,还有着亮眼的运动性能表现。其提供单电机后轮驱动、双电机四轮驱动两种形式可选,其中单电机版车型可实现前后50:50的重量分配,具备媲美Honda F1赛车的操控性和优越性能,让驾驶者享受不一样的驾驶乐趣。
另外,GT主驾采用以驾驶者为中心的 AI 沉浸式运动座舱,通过营造浓厚的运动氛围,激发驾驶者的驾驶激情;而副驾驶则被打造成 “款待空间”,兼顾驾驶者和乘客需求的设计,展现了本田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
安全是本田的DNA
在采访中,安全成为本田的第二个关键词。宫原哲也强调,“安全第一” 始终是本田坚守的理念,无论是在燃油车时代还是如今的电动化时代,这一理念从未改变。
从电池的结构设计、四周防护,到车身骨骼的调整,本田都充分考虑了电池的搭载需求。同时,本田还运用独有的技术对电池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进一步加强电池的安全性能。
在车身结构方面,本田精心设计车身,在车辆遭遇碰撞或外力挤压时,既能保护电池不受损伤,又能确保车内人员的安全;通过独特巧妙的吸能空间设计,最大限度地吸收碰撞能量,避免危险伤及人员和电池。
此外,本田还为产品安装了11处安全气囊,并对气囊的展开方式和时间点进行优化,力求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为乘员提供最有效的保护。这些细节之处无不体现出本田在新能源汽车安全性方面的用心和专业,让消费者能够安心驾驶和乘坐。
总结
从此次采访中可以看出,尽管本田在华发展目前面临着市场转型的挑战,但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淀、开放的合作态度以及对品质和安全的执着追求,正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从内燃机王者到电动化先锋,本田正以技术底蕴为锚,以开放合作为帆,在中国市场开启新一轮航行。其坚守的安全哲学与创新魄力,或将重新定义合资品牌的转型范本。